51岁乡村女教师花30年收集300多个民间故事
时间:2013-08-13 08:24来源:未知 作者:小邵 点击:次
宗海丽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300多个,而歌谣和谚语也有300多个,文字材料达40多万字,让她的民间故事宝库再次丰富起来.
51岁乡村女教师花30年收集300多个民间故事
170个民间故事,被51岁的乡村女教师宗海丽全部收录进了她的书《碧流河的传说》里。盖州市什字街镇邢家沟村位于营口市和大连市的交界处,这里四面环山,有着天然美景的同时,也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故事。而住在这里的宗海丽,则一直痴迷于民间故事的寻找与整理。 30年过去了,现在的她,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300多个,文字材料达40多万字。
三顾茅庐寻道士搜集故事
盖州市东部的赤山脚下,有一个托老婆渟,渟边有块托老婆石。 1986年,还是民办教师的宗海丽,带着自己的学生来赤山附近玩儿,偶然得知一道士知道这块石头的传说。宗海丽马上带着学生前往道士的住处搜集素材,结果他们是看着道士越走离他们越远,始终没有追上。没过几天,宗海丽骑着自行车去寻道士,这回又吃了闭门羹,道士去赶集了。又过几天,宗海丽再次骑车来到道士处,等了一个多小时后,终于等回了巡山归来的道士。三顾茅庐后,一个结果有些凄惨的传说终于以文字形式得以展现:一名漂亮姑娘在河边洗衣服被老鳖精霸占,为了保护村民,最后姑娘和老鳖精同归于尽。为了表达对老鳖的痛恨,村民们将其放在水边,任意踩踏,才有了那块形似老鳖的石头。
这只是宗海丽寻访故事路上的一个缩影,三百多个故事,每个来的都是那么的不容易。“有的都是在路上偶然遇到了,听人讲述时,根本没有纸笔记录,只能用自己的脑子记,回去后再立马整理出来。 ”宗海丽说,“而有时为了将故事中的细节弄准,我还会问好几个人。 ”这些习惯,也让宗海丽拥有了极好的记忆力。而黝黑的健康肤色,也是她长期野外寻访的副产品。
大火烧毁不少珍贵资料
整理民间故事,宗海丽始于1983年,到今年正好30年整。“小时候我就喜欢听故事,80年代初国家发动一个搜集、整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,就这样我就开始参加这个活动,开始大面积地搜集、整理民间故事。”宗海丽回忆。为了能多搜集一些故事,宗海丽骑车一天最远蹬了140来里地,走遍了当地碧流河流域近40个村庄,她搜集民间故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。“一天给他们讲一个故事,一年都不带重样的。”宗海丽笑着说,这让她的学生有了耳福,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。
但1994年的那场火灾意外,差点让宗海丽变得一蹶不振。“发水引发电线短路起火,烧毁的不光是我两柜子藏书,还有辛苦整理的故事集。 ”让宗海丽最为痛心的是,“大部分故事我都找到了当时的讲述人,但有的讲述人已经去世了,也带走了只有他们知道的故事。 ”又经过了20年的努力,宗海丽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已经达到300多个,而歌谣和谚语也有300多个,文字材料达40多万字,让她的民间故事宝库再次丰富起来。
这是个普通的农家院,是由废弃校舍改建的,宗海丽就住在这。宽敞的农家院种着玉米和各种蔬菜,屋里却没有几样像样的家电和家具,因为宗海丽将很多积蓄都用在了整理资料上。早上四点起床去80里外卖菜,五点来钟再回来准备上班。晚上七八点还要去收野菜,回来继续写书和整理材料,这样的日子宗海丽已经坚持了很久。因为卖野菜的收入,能贴补一些她用在搜集故事上的花费。“现在整理民间文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,非常少,这条道你要认准了,不管好不好走,都得往下走!”她说,只要身体允许,还会这样一直搜集下去。鲅鱼圈旅游网整理编辑
_51岁乡村女教师花30年收集300多个民间故事 (责任编辑:admin) |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